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44 点击次数:141
女星旧怨33年难忘:麦翠娴因商铺风波向薛家燕鞠躬道歉
在香港娱乐圈的历史长河中,总有一些事件会像烙印般深深刻在当事人心上。近日,一段尘封33年的往事重新浮出水面,将“史前花旦”麦翠娴和资深艺人薛家燕之间的恩怨再次推到公众视线。
最近几年,淡出娱乐圈多年的麦翠娴逐渐活跃起来,不仅复出客串演出,还在去年10月风光嫁女,频频登上娱乐版头条。然而,再多的风光也难以掩盖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——33年前,她与丈夫曾游说圈内艺人投资商铺,结果导致众人损失惨重,其中就包括薛家燕。
这场道歉并非无缘无故。早前薛家燕在接受采访时,谈及多年来的房产投资心得,不禁提起了那段痛苦经历:1992年,她听信麦翠娴夫妇的推荐,花250万港币购入佐敦广场两个铺位,结果血本无归。收楼时才发现实际面积与宣传严重不符,铺面根本租不出去,却每月要支付几万元房贷。更糟的是,该商场后来成了“死水一潭”,毫无人流。
薛家燕无奈之下成为苦主召集人,向大业主追讨赔偿,这场官司一打就是18年。直到2010年,她才不得不贱卖商铺,250万买入的物业最终只回收27.6万,亏损九成之多。
“当时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,丈夫突然人间蒸发,婆家也不待见我,事业低谷,积蓄不多…”薛家燕回忆道,声音中仍带着掩不住的怒火。正是人生最艰难时刻遭遇的这次重创,让她无法释怀。
而麦翠娴在最近的回应中,双手合十向薛家燕真诚道歉:“很抱歉,真是不好意思。我会带眼识人,不会再给奸商利用,往后都不敢再买商铺。”她坦言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憾事,强调自己也是受害者,被发展商利用了明星效应来推销商铺。她表示当年商铺管理法制不完善,小业主得不到保障,结果连累了无辜朋友。
值得注意的是,麦翠娴承认虽然事情已过去多年,但与薛家燕的友情已不复存在。几年前两人在番禺一个慈善活动上偶遇,她感到极度尴尬,不知如何面对。
回顾麦翠娴的辉煌岁月,她曾是亚视第一期训练班成员,80年代成为亚视当家花旦,风头无两。当时亚视老板邱德根为留住她不惜重金。后来她转投TVB发展,却因两台竞争影响未获重用,1995年选择退出幕前,转战商界。90年代时她还有个响亮的外号——“三亿富婆”。
而薛家燕则全靠自己努力翻盘,后来通过主演《真情》等剧集获得更多工作机会,才逐渐摆脱财务困境。如今她的房产市值据说至少有3亿港币,但那段经历给她带来的伤害显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。
麦翠娴这次公开道歉,其实凸显了娱乐圈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。当年受她夫妇影响而蒙受损失的并非只有薛家燕一人,只是薛家燕至今仍活跃在圈中,才有机会将不满宣之于口。
这件事也折射出商业投资的风险和明星效应的双刃剑特性。明星推荐看似光鲜亮丽,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巨大隐患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盲目跟风名人投资往往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。
“当年的商铺管理混乱得很,发展商能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交楼时却差距巨大。”一位曾参与过类似投资的圈内人士透露,“那时候连基本的消费者保护都没有完善,很多明星自己都被骗了,更别说跟着他们投资的朋友。”
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不定也是这场悲剧的背景。90年代初香港楼市正处于上升期,不少人都想趁机投资,没料到局部区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价值崩塌。
如今,麦翠娴重返演艺圈,开始客串演出,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寻求心灵的安顿。而这次主动道歉,或许也是她希望在人生后半段能够放下过去包袱的表现。
薛家燕对这次道歉的反应尚未公开,但这段持续了三十余年的恩怨是否能够就此画上句号,仍是一个悬念。在香港娱乐圈的江湖中,有些伤痕需要的不仅是一句道歉,更需要时间的抚平。
娱乐圈的纷争最终还是逃不过“人情冷暖”四个字。无论是当年风头正劲的“史前花旦”麦翠娴,还是如今身价不菲的薛家燕,都在这场投资风波中深刻体会到了信任崩塌后的痛楚。
一场商业投资的失败,最终导致的不仅是金钱的损失,更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破裂。在璀璨的聚光灯之外,明星们也面临着与普通人相同的生活困境和人际挑战。三十三年后的这次道歉,不仅仅是关于一段商业纠纷,更是关于人性、信任与和解的深刻思考。
你觉得在这样的纠纷中,道歉能否真正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?金钱的损失容易计算,但友情的破裂又该如何衡量呢?